全民共绘文化长卷,助力乡村振兴新潮
——邢台市宁晋县以村志编修助推"双轮驱动"发展纪实
来源:宁晋县政协 发布时间:2025-02-25 字号:大 中 小
2月24日,邢台市宁晋县政协召开第十四届四十二次主席(扩大)会议,专题部署“以评代训”培训及贾家口镇村志推进工作。会议指出,要将村志编修作为实施“工业立县、文化兴县”战略的有效抓手,激活乡愁记忆,发挥村志编修综合效益,与助力乡风文明、提升基层综治水平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相衔接,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。
自2021年底启动村志编写工程以来,县政协始终将这项工作置于“双轮驱动”战略高度。成立工作专班,建立“县委主导、政府保障、政协牵头、专班推进、乡村主体”五级联动机制,县财政每年投入400多万专项资金,创新构建“编纂+数字化+文旅融合”双轨发展模式。截至目前,已经出版村志91部,183部完成初稿进入精修环节,62部初稿正在高效编写中。计划在2026 年底全部完成,将为宁晋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。
宁晋县政协委员王慧与编委们讨论 韩建明 摄
在这场全民文化实践中,政协委员成为推动工程提质增效的核心力量。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虽身居京津,仍心系家乡,亲自审定老家编写方案;县政协委员贾彦辉不仅发动企业捐款,个人捐款10.3万元用来支持素邱村志编写和牌坊修建。针对编写过程中存在的专业人才短缺问题,雷阳、曹东君、孙建会等委员经多次调研后,围绕村志编修的组织保障、资金投入、数字技术应用等关键问题,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。为破解高龄主编数字化难题,县政协创新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“一对一”帮扶,大大提高了村志的编写效率。
宁晋县政协委员贾彦辉在会场 (孟琴锋 摄)
在“工业立县”战略框架下,村志编修正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文化动能。通过深挖贾家口镇电线电缆产业发展史,编写组梳理出“作坊起步 — 集群发展 — 智造转型”的产业发展脉络,为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提供历史参照。东汪镇依托《东汪村志》记载的明清商道遗迹,打造“丝路驿站”文旅IP,吸引15家文创企业入驻。数据显示,已编写完成的村志中,有68部融入了本土产业元素,形成“一村一品”文化赋能模式。
为构建长效文化传承机制,宁晋县建立“编纂—展览—研学”三位一体服务体系。目前已建成宁晋村史村志总馆、黄儿营村史馆、梁家庄村史馆等多家文史展馆,并开展“村志进校园”活动46场次。在春节返乡高峰期,黄儿营依托村史馆举办“游子归乡话变迁”主题活动,吸引多名在外人才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潮。
这项文化工程的深远影响正在显现:2023年,宁晋县获评“全国村志编修示范县”,实现国家级文化荣誉零的突破;通过村志编修带动的文旅消费同比增长37%,特色文化产值突破2.68亿元。县政协主席李风杰说:“我们要以文塑形、以文铸魂、以文兴业,让千年文脉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坐标。”
站在新的历史节点,宁晋县正以村志编修为媒,奏响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响曲。随着最后62部村志进入冲刺阶段,一幅“工业航母扬帆起航,文化长河奔涌不息”的时代画卷,正在邢襄大地徐徐展开。(通讯员:孟琴锋)